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 主页  >  财经资讯  >  正文

为什么应届毕业生挤破头也要进银行?

作者:证凯财经 整理 2021年01月01日 打印 

对经济类学生而言:一直来,在商科学子的眼中,毕业进银行一直是优良上选

银行工作作为毕业归宿,专业对口、薪水好、待遇好、前景好、体面;作为职业起步,又是很好的跳板,可以给你更广阔的的人生选择。



对非经济类生而言:近年来,很多非商科的学子,也注意到了银行招人上专业限制越来越宽,中文系、外语系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。另外,近年银行纷纷转型数字银行的需求,及声势大涨的金融科技,以及某些大行FINTECH(金融科技)项目的启动,计算机系学子更是成了银行校招青睐宠儿。

比相关专业就业,银行就业提供给了非经济类学生平台好、工作环境好、稳定、福利待遇优的竞争条件


选银行,是什么层级的选择?

据有关调查显示,金融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多为这9大优质选择:考研/留学、银行、考公务、投资银行、传统非银行金融机构(保险、证券、基金、信托、财务公司)、准政府机构/准公务员机构(相关财务岗)、中介及中立机构(会计师事务所、审计机构、评级机构)、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兴机构、转行


考研 VS 考银行

读研/留学,还是就业?实属个人选择。不过,研究生学历入职银行,晋升快,晋升机会多。

投行 VS 银行

金融学子梦想殿堂。层次高,收入高。但人才进入窗口小

银行招聘人员多。19校园秋招,全国规模招聘的银行就共计招人8W+以上。进银行几率大。

金融监管机构 VS 银行

人行、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,参公编制,虽不高薪,但也很理想了。相比考银行,需付出更多努力准备。

除人行外,五大行统考,其余银行有的省考,有的自行组织。难度各有不同,总体比公考难度低。


保险、证券、基金、信托、财务公司等传统非银行金融机构,每年招聘人员数也很多,也是专业学生主流选择。

证券、基金等机构中,高薪一般为个例。宏观而言,银行薪酬更胜两筹。整体工作环境、稳定性、业务压力上,也是银行更可控,更有保障

准政府机构和准公务员机构 VS 银行

需瞄准该类机构的财政岗位,但岗位招聘名额有限,并招聘渠道和流程不像银行的规模化、流程化。有的毕业生都闻所未闻该类就业信息。

每年各大银行校招,时间相对集中。

新兴的金融类机构 VS 银行

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,例蚂蚁花呗等。新兴金融机构确实使许多银行受到一定冲击,如银行的信用卡正在失去原有的地位。

传统银行开始数字化转型。其客户资源、资本的优势依旧很强大,使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望其项背。


比较各类就业选择与银行就业相比的特点,

1、银行招聘人员多,进银行概率比其它优质选择机会更大。相比投行的高薪,银行确实只是很普通的“高薪”。但是投行每年需求量寥寥,相比银行一年招聘可高达8万的人员数量,进银行更“容易”。

2、银行招聘规模大,招聘时间集中,间接增加了进去的概率。秋招网申时,小信认识有学长曾一口气投了40家网申。相比一些类政府机构的财政岗,选银行,更有成功上岸保障。

3、与证券类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,银行的薪资、工作环境、福利待遇更普适,更可控。证券高薪,一般为个例。有数据统计过,各大银行员工收入之和(国有商业银行+股份行+城商行)的平均值,是高于全国所有券商总部、营业部员工的平均收入的。

4、相比互联网金新兴金融机构,银行仍持有客户资源与资本的强大优势。另外,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校招可能锁定部分重本院校,而银行招聘网申环节中,所有本科类院校、专科类院校的同学机会是均等的手持一份经过优化的简历+认真到位的投递,进银行笔试的机会比进大型互金机会高。

综上,选择银行入职,某些方面确实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:集中体现在比起某些机构,进入银行的机会更大,更容易;银行的薪水、工作环境更有保证。

如果对银行就业心动的小伙伴,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:1、不要错过秋招;2、不要浪费暑假时间,尽早筹备网申和笔试。


证凯网校温馨提醒:

  同学们~2019年CFA备考已经开始,为了方便各位学员能更加系统地掌握考试大纲和重点知识,帮助大家充分备考,体验实战,证凯网校开通了全免费的CFA题库(包括精题真题和全真模考系统),题库里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,学员可以通过多种题型提高做题能力。戳这里进入CFA免费题库>>>

点击“2019证凯校园精英实验班”了解相关咨讯,更有免费开课、考后付款等会员福利在等你!

CFA考试交流微信平台:zkall_finance

扫一扫更有免费资料获取


   


关于证凯| 市场合作| 证凯部落| 免责条款| 快捷支付| 联系我们| 证凯招聘
CopyRight © 2014-2023 zkall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证凯财经 版权所有
证凯财经 - 引领财经教育新时代 

邮箱:postmaster@zkall.com

沪ICP备15000451号-1